湖南江永:多轮驱动出奇招 电商扶贫见实效

桥头河镇段江村> > 湖南江永:多轮驱动出奇招 电商扶贫见实效

时间:2017-11-11 00:28来源:中国扶贫网作者:尹玲

       

       江永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,与广西桂林市、贺州市接壤,面积1540平方公里,总人口27.15万人,其中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3.2%,是省扶贫开发重点县、少数民族高寒山区扶贫县。为确保如期实现脱贫摘帽,近年来,在上级党委、政府及商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,江永县委、县政府紧紧抓住被列为“全国第二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”的机遇,把发展电子商务作为推动经济发展、加快脱贫摘帽的突破口,按照“政府主导、企业主体、市场运作、贫困户参与”的原则,大力实施“电商扶贫”行动,走出了一条符合江永实际的扶贫新路。江永“电商扶贫”已形成“直接到户”“参与产业链”“分享溢出效应”三种模式,得到中央、省市的充分肯定。今年7月,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到我县调研脱贫攻坚时,充分肯定了我县“电商扶贫”的有效做法。新华网、今日头条、湖南日报、香港商报等30多家媒体均对江永电商扶贫工作成效进行了报道推介。目前,我县电商扶贫已经覆盖所有贫困村,3500户贫困户10200人通过电商实现脱贫。

       一、坚持高位推动,着力增强电商扶贫“外驱力”。县委、县政府把“电商扶贫”作为脱贫攻坚的主抓手,组建了精干的领导班子抓,实行了“四个三”,即“三级管理、三个优先、三员服务、三个纳入”。“三级管理”即在县里成立电商办、乡镇建立管理站、贫困村设立服务点;“三个优先”即对电商扶贫工作优先研究、优先安排、优先保障;“三员服务”即在乡镇村设立专抓电商扶贫的领导、专干、村级信息员。“三个纳入”即对村级信息员的管理实行人事纳入村级干部管理、工作纳入绩效考核、工资纳入财政统发。县委、县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电商扶贫工作。同时,所有县级领导参与创办电商扶贫示范点,建立了“一个建档立卡扶贫村、一名县级领导、一支驻村帮扶工作队、一抓到底”的工作机制,形成了强大的电商扶贫推动力。

       二、坚持政策拉动,着力提供电商扶贫“助推器”。我县先后制定并出台一系列推进电商扶贫的优惠政策。如对在电商街开网店的贫困户实行免费提供店面、降税减负、物流补贴;对在贫困村开网店的给予硬件、软件设施配备到位;对开办网店的贫困大学生、贫困户,给予5—10万元免抵押、免担保小额信贷;设立电商发展基金500万元,对电商创业人员实施免费培训,参训贫困户吃住免费;组建“电商扶贫”专业服务团队,为贫困群众开办网店提供电商产品的宣传、策划、推介、运营、销售等一条龙服务。为鼓励各类电商主体与贫困户结成利益共同体,县政府每年开展“十大最佳电商”、“电商扶贫示范村、示范店”评选活动,每月进行业绩评比,按销售业绩排名奖励通过电商销售贫困户农产品的网店、为贫困户解决就业的电商公司以及为村民代购节支、代售增收名列前茅者。一系列政策的实施,大大激发了群众创办网店和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热情。目前,62个贫困村均开办了网店,县内100多个电商主体,1000余个网店参与贫困户对接,贫困户开办网店500个,2000余名贫困群众实现电商就业。

       三、坚持服务促动,着力实现电商扶贫“全覆盖”。建立三级物流服务体系。为破解运输费用成本高的问题,引导支持邮政物流体系延伸到村;采取政府补贴一部分、物流公司让利一部分的措施,由湖湘商贸公司牵头,联合7家县城一线品牌代理批发商,组建了“江永县湘村快线物流股份有限公司”;通过阿里巴巴村淘项目,引进菜鸟物流加盟,解决了县到村、村出县物流的“断崖”问题。同时,在县工业园筹建了一个面积达50亩的湖湘商贸电商产业园,建设江永县智能物流、冷链仓储、配送中心。目前,村级电商服务站快递投送覆盖率100%。建立质量保障服务体系。投入600多万建立可视化溯源系统,实现了江永名优特产的“来源可追溯、去向可查证、责任可追究、质量有保障”。建立电商培训服务体系。通过“走出去、请进来”的方式开展电商培训。有效整合县电商培训中心、县职教中心、企业专业培训等资源,邀请国内知名的淘宝、新华网创客大学老师,面向贫困户开展电商基础普及培训、实用技能培训和创业实战培训。全县共举办电商培训班520期次,累计培训69000人次。遴选69人参加浙江义乌工商学院电商技能提升培训,实现电商扶贫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培训全覆盖。

       四、坚持产业带动,着力打造电商扶贫“增长极”。始终依托地方特色资源,放大农村电商优势,大力发展特色产业。一是推进了产业扶贫直接到户。源口乡三源村部分贫困户突出瑶山特点,不仅自主挖掘和开发瑶族特色产品,还带动本村、辐射周边四个村近100户贫困户组织特色产品的开发和生产。销售本地产品最多的何镇文驿站,销售依靠传统工艺自制的“土娃米酒”和本村贫困户香型特色农产品,年网销总额超过400万元。千家峒瑶族乡刘家庄村15名返乡农民工,集体报名参加电商培训、创办电商专业村,家家实现了网上交易。二是推进了村民参与产业链。我们立足本县富硒香型产品丰富的优势,发动贫困农户与港澳扶贫志愿专家对接,合作建设了18个共计近30余万亩供港澳果蔬基地,供港澳果蔬占湖南省的40%,产品由去年的滞销变为畅销,由向外推销变为定向直销,增值5至6倍。全国著名的湘菜大师许菊云,经过品鉴和考察,与我县贫困户签订了网销合同,长期订购腐乳豆腐、香米、香芋等农特产品,并把江永食材推介到全国近万家湘菜馆,大大提升了贫困农民收入。三是旅游扶贫产生了溢出效应。在勾蓝瑶寨实施了“政府引导、集体经营、市场运作、村民参与”的“互联网+旅游扶贫”模式,建立了智慧旅游网站“勾蓝瑶寨”,通过网站推介勾蓝瑶文化及旅游,销售瑶寨特产和民宿客栈服务等,并由此成立“江永兰溪勾蓝瑶寨旅游开发有限公司”,村民将土地入股公司成为股东。贫困户户均纯收入近万元,“勾蓝瑶”模式已在全国推广推介。

       五、坚持创新驱动,着力构建电商扶贫“新引擎”。突出创新驱动,引领和促进电商扶贫的开展,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一是“三位一体”打造江永特色。着力打造了电商产业集聚发展区,形成“一街(电商一条街)一城(特香产品电商城)一园(投资1200万元、占地50亩的湖湘商贸电商产业园)”的“三位一体”的格局。目前,我县已有电商企业120余家,网店2500余个,其中贫困户开办网店500个;62个贫困村培育适合电商的农业产业或特色农产品20个,开发手工加工产品10个;创建乡村电商服务站81个,为贫困户创造直接就业岗位2000个,带动62个贫困村、3500户、10200人脱贫。今年1-9月份,全县依靠电商销售香柚、香芋、香姜、夏橙、香粽等特色农产品食品总额达16亿余元,其中带动3500余户贫困户人均增收560元。二是“两个融合”实现双轨运营。我县今年2月被列为国家首批“中国社会扶贫网”上线试点县。县电商联合会率先开办中国社会扶贫网 “扶贫商城.爱心超市”线下店铺和“中国社会扶贫商城江永店”线上店铺(微店),全县62个贫困村也开设村级 “扶贫商城” 线下店,其中20个示范村还开设了地方特色产品展示馆,突出线上线下融合发展,帮助贫困户销售加工制作、生产种植的产品,兴起和带动了“小产业”发展。潇浦镇和兴村高石旺老人编织的铁扫帚、雷水安编织的鱼篓、高勇文的瑶族手工艺品网销供不应求,目前已销售3000多把扫帚,2360多个簸箕、竹篓、菜篮。“中国社会扶贫网”专家称它是“一种扶贫的创新模式”、“有温度的扶贫”。

       六、坚持宣传发动,着力培育网销产品“香饽饽”。我县坚持宣传先行,多措并举,大力营造电商扶贫的浓厚氛围。通过采取进村入户开展宣传、展览演示、咨询讲座、扫码关注店铺、举办电商创业大赛、参加“邮乐购”的“9.19邮政扶贫助农电商节”宣传活动等措施,大力拓展电商扶贫和新媒体网络营销的渠道,有力地打响了江永香型农产品的网络营销品牌,促进了农民增收。电商扶贫的开展,不仅改变了农民传统的生产生活观念,帮助农民以高于市场价出售农特产品,还帮助网店店主提升了网销产品的价格和价值。潇浦镇向光村通过电商新扩种夏橙1630亩,成立村果蔬柑桔合作社,联姻对接步步高、阿里巴巴等电子商务平台,形成了产、供、销一条龙的产业链。如今,向光夏橙平均每公斤达12元以上,每亩纯收入达到1.8万元,夏橙收入超过15万元的就达17户。今年该村夏橙线上销售额累计达900余万元。

       虽然我县电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也还存在诸如人才严重匮乏、电商快递物流成本高、农产品在电商平台上推广费用高等问题。下一步,我县将不断拓宽工作思路,大力推进政策创新、管理创新和服务创新,有效破解电商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,促进电商扶贫更好更快发展,实现2017年全县整体脱贫摘帽目标。(作者系湖南省江永县政协副主席、县电商办主任)